基本概念術語
3.1 物品 article
經濟活動中涉及到實體流動的物質資料
3.2 物流 logistics
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jù)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3.3 物流活動 logistics activity
物流諸功能的實施與管理過程。
3.4 物流作業(yè) logistics operation
實現(xiàn)物流功能時所進行的具體操作活動。
3.5 物流模數(shù) logistics modulus
物流設施與設備的尺寸基準。
3.6 物流技術 logistics technology
物流活動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以及設施、設備、裝置與工藝的總稱。 3.7 物流成本 logistics cost
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xiàn)。
3.8 物流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用戶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xié)調與控制。
3.9 物流中心 logistics center
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應基本符合以下要求:
a) 主要面向社會服務;
b)物流功能健全;
c)完善的信息網絡;
d)輻射范圍大;
e)少品種、大批量;
f)存儲\吞吐能力強;
g)物流業(yè)務統(tǒng)一經營、管理。
3.10 物流網絡 logistics network
物流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的組織與設施的集合。
3.11 物流信息 logistics information
反映物流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資料、圖像、數(shù)據(jù)、文件的總稱。
3.12 物流企業(yè) logistics enterprise
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
3.13 物流單證 logistics documents
物流過程中使用的所有單據(jù)、票據(jù)、憑證的總稱。
3.14 物流聯(lián)盟 logistics alliance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組織為實現(xiàn)特定的物流目標而采取的長期聯(lián)合與合作。
3.15 供應物流 supply logistics
為生產企業(yè)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時,物品在提供者與需求者之間的實體流動。
3.16 生產物流 production logistics
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在企業(yè)內部的實體流動。
3. 17銷售物流 distribution logistics
生產企業(yè)、流通企業(yè)出售商品時,物品在供與需方之間的實體流動。
3.18 回收物流 returned logistics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貨以及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從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實體流動。
3.19 廢棄物物流 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將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等,并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時形成的物品實體流動。
3.20 綠色物流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huán)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xiàn)對物流環(huán)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料得到最充分利用。
3.21 企業(yè)物流 internal logistics
企業(yè)內部的物品實體流動。
3.22 社會物流 external logistics
企業(yè)外部的物流活動的總稱。
3.23 軍事物流 military logistics
用于滿足軍隊平時與戰(zhàn)時需要的物流活動。
3.24 國際物流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不同國家(地區(qū))之間的物流。
3.25 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 logistics (TPL)
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yè)提供物流服務的業(yè)務模式。
3.26 定制物流 customized logistics
根據(jù)用戶的特定要求而為其專門設計的物流服務模式。
3.27 虛擬物流 virtual logistics
以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物流運作與管理,實現(xiàn)企業(yè)間物流資源共享和優(yōu)化配置的物流方式。
3.28 增值物流服務 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
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基礎上,根據(jù)客戶需要提供的各種延伸業(yè)務活動。
3.29 供應鏈 supply chain
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yè),所形成的網鏈結構。
3.30 條碼 bar code
由一組規(guī)則排列的條、空及字符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碼。
同義詞:條碼符號bar code symbol[GB/T 4122.1-1996中4.17]
3.31 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通過電子方式,采用標準化的格式,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結構數(shù)據(jù)的傳輸和交換。
3.32 有形消耗 tangible loss
可見或可測量出來的物理性損失、消耗。
3.33 無形消耗 intangible loss
由于科學技術進步而引起的物品貶值。
物流作業(yè)術語
4.1 運輸 transportation
用設備和工具,將物品從一地點向另一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GB/T 4122.1-1996中4.17]
4.2 聯(lián)合運輸 combined transport
一次委托,由兩家以上運輸企業(yè)或用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共同將某一批物品運送到目的的運輸方式。
4.3 直達運輸 through transport
物品由發(fā)運地到接收地,中途不需要換裝和在儲存場所停滯的一種運輸方式。
4. 4中轉運輸 transfer transport
物品由生產地運達最終使用地,中途經過一次以上落地并換裝的一種運輸方式。 4.5 甩掛運輸 drop and pull transport
用牽引車拖帶掛車至目的地,將掛車甩下后,換上新的掛車運往另一個目的地的運輸方式。
4.6 集裝運輸 containerized transport
使用集裝器具或利用捆扎方法,把裸裝物品、散粒物品、體積較小的成件物品,組合成為一定規(guī)格的集裝單元進行的運輸。
4.7 集裝箱運輸 container transport
以集裝箱為單元進行貨物運輸?shù)囊环N貨運方式。 [GB/T17271-1998中3.2.1]
4.8 門到門 door-to-door
承運人在托運人的工廠或倉庫整箱接貨,負責運抵收貨人的工廠或倉庫整箱交貨。
[GB/T 17271-1998中3.2.1]
4.9 整箱貨 full container load (FCL)
一個集裝箱裝滿一個托運人同時也是一個收貨人的工廠或倉庫整箱交貨。
[GB/T 17271-1998中3.2.4.2]
4.10 拼箱貨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LCL)
一個集裝箱裝入多個托運人或多個收貨人的貨物。
[GB/T 17271-1998中3.2.4.3]
4.11 儲存 storing
保護、管理、貯藏物品。 [GB/T 4122.1-1996中4.2]
4.12 保管 storage
對物品進行保存及對其數(shù)量、質量進行管理控制活動。
4.13 物品儲存 article reserves
儲存起來以備急需的物品。有當年儲存、長期儲存、戰(zhàn)略儲備之分。
4.14 庫存 inventory
處于儲存狀態(tài)的物品。廣義的庫存還包括處于制造加工狀態(tài)和運輸狀態(tài)的物品。
4.15 經常庫存 cycle stock
在正常的經營環(huán)境下,企業(yè)為滿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庫存。
4.16 安全庫存 safety stick
為了防止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如大量突發(fā)性訂貨、交貨期突然延期等)而準備的緩沖庫存。
4.17 庫存周期 inventory cycle time
在一定范圍內,庫存物品從入庫到出庫的平均時間。
4.18 前置期(或提前期) lead time
從發(fā)出訂貨單到貨物的時間間隔。
4.19 訂貨處理周期 order cycle time
從收到訂貨單到將所訂貨物發(fā)運出去的時間間隔。
4.20 貨垛 goods stack
為了便于保管和裝卸、運輸,按一定要求分門別類堆放在一起的一批物品。
4.21 堆碼 stacking
將物品整齊、規(guī)則地擺放成貨垛的作業(yè)。
4.22 搬運 handing/carrying
在同一場所內,對物品進行水平移動為主的物流作業(yè)。
4.23 裝卸 loading and unloading
物品在指定地點以人力或機械裝入運輸設備或卸下。 [GB/T 4122.1-1996中4.5]
4.24 單元裝卸 unit loading and unloading
用托盤、容器或包裝物見小件或散裝物品集成一定質量或體積的組合件,以便利用機械進行作業(yè)的裝卸方式。
4.25 包裝 package/packaging
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 [GB/T 4122.1-1996中2.1]
4.26 銷售包裝 sales package
又稱內包裝,是直接接觸商品進入零售網點和消費者或用戶直接見面的包裝。
4.27 定牌包裝 packing of nominated brand
買方要求賣方在出口商品/包裝上使用買方指定的牌名或商標的做法。
4.28 中性包裝 neutral packing
在出口商品及其內外包裝上都不注明生產國別的包裝。
4.29 運輸包裝 transport package
以滿足運輸貯存要求為主要目的的包裝。它具有保障產品的安全,方便儲運裝卸,加速交接、點驗等作用。 [GB/T 4122.1-1996中2.5]
4.30 托盤包裝 palletizing
以托盤為承載物,將包裝件或產品堆碼在托盤上,通過捆扎、裹包或膠粘等方法加以固定,形成一個搬運單元,以便用機械設備搬運。 [GB/T 4122.1-1996中2.17]
4.31 集裝化 containerization
用集裝器具或采用捆扎方法,把物品組成標準規(guī)格的單元貨件,以加快裝卸、搬運、儲存、運輸?shù)任锪骰顒印?
4.32 散裝化 containerization
用專門機械、器具進行運輸、裝卸的散裝物品在某個物流范圍內,不用任何包裝,長期固定采用吸揚、抓斗等機械、器具進行裝卸、運輸、儲存的作業(yè)方式。
4.33 直接換裝 cross docking
物品在物流環(huán)節(jié)中,不經過中間倉庫或站點,直接從一個運輸工具換載到另一個運輸工具的物流銜接方式。
4.34 配送 distribution
在經濟合理區(qū)域范圍內,根據(jù)用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yè),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4.35 共同配送 joint distribution
由多個企業(yè)聯(lián)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
4.36 配送中心 distribution center
從事配送業(yè)務的物流場所或組織,應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 主要為特定的用戶服務;
b) 配送功能健全;
c) 完善的信息網絡;
d) 輻射范圍??;
e) 多品種、小批量;
f) 以配送為主,儲存為輔。
4.37 分揀 sorting
將物品按品種、出入庫先后順序進行分門別類推放的作業(yè)。
4.38 揀選 order picking
按訂單或出庫單的要求,從儲存場所選出物品,并放置指定地點的作業(yè)。
4.39 集貨 goods collection
將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來,以便進行運輸、配送的作業(yè)。
4.40 組配 assembly
配送前,根據(jù)物品的流量、流向及運輸工具的載質量和容積,組織安排物品裝載的作業(yè)。
4.41 流通加工 distribution processing
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jù)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yè)的總稱。
4.42 冷鏈 cold chain
為保持新鮮食品及冷凍食品等的品質,使其在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tài)的配有專門設備的物流網絡。 4.43 檢驗 inspection
根據(jù)合同或標準,對標的物品的品質、數(shù)量、包裝等進行檢查、驗收的總稱。
物流技術裝備及設施術語
5.1 倉庫 warehouse
保管、儲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場所的總稱。
5.2 庫房 storehouse
有屋頂和圍護結構,供儲存各種物品的封閉式建筑物。
5.3 自動化倉庫 automatic warehouse
由電子計算機進行管理和的控制,不需人工搬運作業(yè),而實現(xiàn)收發(fā)作業(yè)的倉庫。
5. 4立體倉庫 stereoscopic warehouse
采用高層貨架配以貨箱或托盤儲存貨物,用巷道隊垛起重機及其他機械進行作業(yè)的倉庫。
5.5 虛擬倉庫 virtual warehouse
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基礎上,進行物品儲存、保管和遠程控制的物流設施。可實現(xiàn)不同狀態(tài)、空間、時間、貨主的有效調度和統(tǒng)一管理。 5.6 保稅倉庫 boned warehouse
經海關批準,在海關監(jiān)管下,專供存放未辦理關稅手續(xù)而入境或過境貨物的場所。
5.7 出口監(jiān)管倉庫 export supervised warehouse
經海關批準,在海關監(jiān)管下,存放已按規(guī)定領取了出口貨物許可證或批件,已對外買斷結匯并向海關辦完全部出口海關手續(xù)的貨物的專用倉庫。
5.8 海關監(jiān)管貨物 cargo under custom's supervision
在海關批準范圍內接受海關查驗的進出口、過境、轉運、通關貨物,以及保稅貨物和其他尚未辦結海關手續(xù)的進出境貨物。
5.9 冷藏區(qū) chill space
倉庫的一個區(qū)域,其溫度保持在0'C~10.C范圍內。
5.10 冷凍區(qū) freeze space
倉庫的一個區(qū)域,其溫度保持在0'C以下。
5.11 控濕儲存區(qū) humidity controlled space
倉庫內配有濕度調制設備,使內部濕度可調的庫房區(qū)域。
5.12 溫度可控區(qū)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pace
溫度可根據(jù)需要調整在一定范圍內的庫房區(qū)域。
5.13 收貨區(qū) receiving space
到庫物品入庫前核對檢查及進庫準備的地區(qū)。
5.14 發(fā)貨區(qū) shipping space
物品集中待運地區(qū)。
5.15 料棚 goods shed
供儲存某些物品的簡易建筑物,一般沒有或只有部分圍壁。
5.16 貨場 goods yard
用于存放某些物品的露天場地。
5.17 貨架 goods shelf
用支架、隔板或托架組成的立體儲存貨物的設施。
5.18 托盤 pallet
用于集裝、堆放、搬運和運輸?shù)姆胖米鳛閱卧摵傻呢浳锖椭破返乃狡脚_裝置。
[GB/T 4122.1-1996中4.27]
5.19 叉車 fork lift truck
具有各種叉具,能夠對貨物進行升降和移動以及裝卸作業(yè)的搬運車輛。
5.20 輸送機 conveyor
對物品進行連續(xù)運送的機械。
5.21 自動導引車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GV)
能夠自動行駛到指定地點的無軌搬運車輛。
5.22 箱式車 box car
除具備普通車的一切機械性能外,還必須具備全封閉的箱式車身和便于裝卸作業(yè)的車門。
5.23 集裝箱 container
是一種運輸設備,應滿足下列要求:
a) 具有足夠的強度,可長期反復使用;
b) 適于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運送,途中轉運時,箱內貨物不需換裝;
c) 具有快速裝卸和搬運的裝置,特別便于從一種運輸方式轉移到另一種運輸方式;
d) 便于貨物裝滿和卸空;
e) 具有1立方米及以上的容積。
集裝箱這一術語不包括車輛和一般包裝。 [GB/T 1992-1985中1.1]
5.24 換算箱 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 (TEU)
又稱標準箱。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 (TEU)以20英尺集裝箱作為換算單位。
[GB/T 17271-1998中3.2.4.8]
5.25 特種貨物集裝箱 specific cargo container
用以裝運特種物品用的集裝箱。 [GB/T 4122.1-1996中1.1]
5.26 全集裝箱船 full container ship
艙內設有固定式或活動式的格柵結構,艙蓋上和甲板上設置固定集裝箱的系緊裝置, 便于集裝箱左翼及定位的船舶。[GB/T [GB/T 17271-1998中3.1.1.1]
5.27 鐵路集裝箱場 railway container yard
進行集裝箱承運、交付、裝卸、堆存、裝拆箱、門到門作業(yè),組織集裝箱專列等作 業(yè)的場所。[GB/T [GB/T 17271-1998中3.1.3.6]
5.28 公路集裝箱中轉站 inland container depot
具有集裝箱中轉運輸與門到門運輸和集裝箱貨物的拆箱、裝箱、倉儲和接取、送達、裝卸、堆存的場所。[GB/T [GB/T 17271-1998中3.1.3.9]
5.29 集裝箱貨運站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CFS)
拼箱貨物拆箱、裝箱、辦理交接的場所。
5. 30 集裝箱碼頭 container terminal
專供??考b箱船、裝卸集裝箱用的碼頭。[GB/T [GB/T 17271-1998中3.1.2.2]
5.31 國際鐵路聯(lián)運 international through railway transport
使用一份統(tǒng)一的國際鐵路聯(lián)運票據(jù),由跨國鐵路承運人辦理兩國或兩國以上鐵路的全程運輸,并承擔運輸責任的一種連貫運輸方式。
5.32 國際多式聯(lián)運 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按照多式聯(lián)運合同,以至少兩種不同的運輸方式,由多式聯(lián)運經營人將貨物從一國境內的接管地點運至另一國境內指定交付地點的貨物運輸。
5.33 大陸橋運輸 land bridge transport
用橫貫大陸的鐵路或公路作為中間橋梁,將大陸兩端的海洋運輸連接起來的連貫運輸方式。 5.34 班輪運輸 liner transport
在固定的航線上,以既定的港口順序,按照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的水上運輸方式。
5.35 租船運輸 shipping by chartering
根據(jù)協(xié)議,租船人向船舶所有人租憑船舶用于貨物運輸,并按商定運價,向船舶所有人支付運費或租金的運輸方式。
5.36 船務代理 shipping agency
根據(jù)承運人的委托,代辦與船舶進出有關的業(yè)務活動。
5.37 國際貨運代理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gent
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fā)貨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義,為委托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yè)務,并收取勞務報酬的經濟組織。
5.38 理貨 tally
貨物裝卸中,對照貨物運輸票據(jù)進行的理(點)數(shù)、計量、檢查殘缺、指導裝艙積載、核對標記、檢查包裝、分票、分標志和現(xiàn)場簽證等工作。
5.39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argo insurance
在國際貿易中,以國際運輸中的貨物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以對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獲得補償。
5.40 報關 customs declaration
由進出口貨物的收發(fā)貨人或其代理人向海關辦理進出境手續(xù)的全過程。
5.41 報關行 customs broker
專門代辦進出境保管業(yè)務的企業(yè)。
5.42 進出口商品檢驗 commodity inspection
確定進出口商品的品質、規(guī)格、重量、數(shù)量、包裝、安全性能、衛(wèi)生方面的指標及裝運技術和裝運條件等項目實施檢驗和鑒定,以確定其是否與貿易合同、有關標準規(guī)定一致,是否符合進出口國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簡稱"商檢"。
物流管理術語
6.1 物流戰(zhàn)略 logistics strategy
為尋求物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物流發(fā)展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途徑與手段而制定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規(guī)劃與謀略。
6.2 物流戰(zhàn)略管理 logistics strategy management
物流組織根據(jù)已制定的物流戰(zhàn)略,付諸實施和控制的過程。
6.3 倉庫管理 warehouse management
對庫存物品和倉庫設施及其布局等進行規(guī)劃、控制的活動。
6. 4倉庫布局 warehouse layout
在一定區(qū)域或庫區(qū)內,對倉庫的數(shù)量、規(guī)模、地理位置和倉庫設施、道路等各要素進行科學規(guī)劃和總體設計。
6.5 庫存控制 inventory control
在保障供應的前提下,使庫存物品的數(shù)量最少進行的有效管理的技術經濟措施。
6.6 經濟訂貨批量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
通過平衡采購進貨成本和保管倉儲成本核算,以實現(xiàn)總庫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訂貨量。
6.7定量訂貨方式 fixed-quantity system (FQS)
當庫存量下降到預定的最低的庫存數(shù)量(訂貨點)時,按規(guī)定數(shù)量(一般以經濟訂貨批量為標準)進行訂貨補充的一種庫存管理方式。
6.8 定期訂貨方式 fixed-quantity system (FIS)
按預先確定的訂貨間隔期間進行訂貨補充的一種庫存管理方式。
6.9 ABC分類管理 ABC classification
將庫存物品按品種和占用資金的多少分為特別重要的庫存(A類)、一般重要的庫存(B類)和不重要的庫存(C類)三個等級,然后針對不同等級分別進行管理與控制。
6.10 電子訂貨系統(tǒng) Electronic order system (EOS)
不同組織間利用通訊網絡和終端設備以在線聯(lián)結方式進行訂貨作業(yè)與訂貨信息交換的體系。
6.11 準時制 just in time (JIT)
在精確測定生產各工藝環(huán)節(jié)作業(yè)效率的前提下按訂單準確的計劃,消除一切無效作業(yè)與浪費為目標的一種管理模式。
6.12 準時制物流 just-in-time logistics
一種建立在JIT管理理念基礎上的現(xiàn)代物流方式。
6.13 零庫存技術 zero-inventory logistics
在生產與流通領域按照JIT組織物資供應,使整個過程庫存最小化的技術的總稱。
6.14 物流成本管理 logistics cost control
對物流相關費用進行的計劃、協(xié)調與控制。
6.15 物料需要計劃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
一種工業(yè)制造企業(yè)內的物資計劃管理模式。根據(jù)產品結構各層次物品的從屬和數(shù)量關系,以每個物品為計劃對象,以完工日期為時間基準倒排計劃,按提前期長短區(qū)別各個物品下達計劃時間的先后順序。 6.16 制造資源計劃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
從整體最優(yōu)的角度出發(f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yè)的各種制造資源和企業(yè)生產經營各環(huán)節(jié)實行合理有效地計劃、組織、控制和協(xié)調,達到既能連續(xù)均衡生產,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物品的庫存量,進而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的管理方法。
6.17 配送需要計劃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 (DRP)
一種既保證有效地滿足市場需要,又使得物流資源配置費用最省的計劃方法,是MRP原理與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運用。
6.18 配送資源計劃 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 (DRP II)
一種企業(yè)內物品配送計劃系統(tǒng)管理模式。是在DRP的基礎上提高各環(huán)節(jié)的物流能力,達到系統(tǒng)優(yōu)化運行的目的。
6.19 物流資源計劃 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 (LRP)
以物流為基礎手段,打破生產與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資源計劃、分銷需要計劃以及功能計劃而形成的物資資源優(yōu)化配置方法。
6.20 企業(yè)資源計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在MRP II 的基礎上,通過反饋的物流和反饋的信息流、資金流,把客戶需要和企業(yè)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資源整合在一起,體現(xiàn)完全按用戶需要進行經營管理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方法。
6.21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guī)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與控制。
6.22 快速反映 Quick response (QR)
物流企業(yè)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買方市場,不是儲備了"產品",而是準備了各種"要素",在用戶提出要求時,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時"組裝",提供所需服務或產品。
6.23 有效客戶反映 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
以滿足顧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過程費用為原則,能及時做出準確反應,使提供的物品供應或服務流程最佳化的一種供應鏈管理戰(zhàn)略。
6.24 連續(xù)庫存補充計劃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 (CRP)
利用及時準確的銷售時點信息確定已銷售的商品數(shù)量,根據(jù)零售商或批發(fā)商的庫存信息和預先規(guī)定的庫存補充程序確定發(fā)貨補充數(shù)量和配送時間的計劃方法。
6.25 計算機付諸訂貨系統(tǒng) 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 (CAO)
基于庫存和客戶需要信息,利用計算機進行自動訂貨管理的系統(tǒng)。
6.26 供應商管理庫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供應商等上游企業(yè)基于其下游客戶的生產經營、庫存信息,對下游客戶的庫存進行管理與控制。
6.27 業(yè)務外包 outsourcing
企業(yè)為了獲得不單純利用不、內部資源更多的競爭優(yōu)勢,將其非核心業(yè)務交由合作企業(yè)完成。